冷杉
冷杉(學名:Abies fabri (Mast.)Craib)常綠喬木,樹干端直,枝條輪生。樹皮灰色或深灰色,裂成不規則的薄片固著于樹干上,內皮淡紅色;大枝斜上伸展,一年生枝淡褐黃色、淡灰黃色或淡褐色,葉枕之間的凹槽內有疏生短毛或無毛,二、三年生枝呈淡褐灰色或褐灰色;冬芽圓球形或卵圓形,有樹脂。球果卵狀圓柱形或短圓柱形,基部稍寬,頂端圓或微凹,有短梗,熟時暗黑色或淡藍黑色,微被白粉?;ㄆ?月,球果10月成熟。
- 中文名稱:冷杉
- 別稱:
- 目:松目
- 屬:冷杉屬
- 拉丁學名:Abies fabri (Mast.) Craib
- 綱:松綱
- 科:松科
分布范圍
分布于歐洲、亞洲、北美洲、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亞高山至高山地帶。冷杉屬植物發生于晚白堊世,至第三紀中新世及第四紀種類增多,分布區擴大,經冰期與間冰期保留下來,繁衍至今。
為中國特有樹種,產于四川大渡河流域(康定、瀘定、石棉、峨邊、峨眉、普雄、越西)、青衣江流域(寶興、洪雅、天全)、烏邊河流域(洪溪、馬邊)、金沙江下游(雷波、金陽)、安寧河上游(冕寧)及灌縣(巴郎山)等地的高山上部。在氣侯溫涼、濕潤,年降水量1500-2000毫米,云霧多、空氣濕度大、排水良好、腐殖質豐富的酸性棕色森林土,海拔2000-4000米地帶組成大面積純林;在峨邊、馬邊等地冷杉林帶的下段則與鐵杉、云南鐵杉、油麥吊云杉、扁刺栲、苦櫧、亮葉水青岡、包懈柯,吳茱萸五加、扇葉槭等針葉樹、闊葉樹組成混交林。生長繁茂,為其分布區內森林的主要樹種。江西廬山有栽培。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。
主要價值
冷杉的木材色淺,心邊材區別不明顯,氣干密度500KG/m3,材質稍硬重,水紋美觀無正常樹脂道,材質輕柔、結構細致,無氣味,易加工,強度中上,握釘力強。加工易,切削面光滑,干燥,機械加工、防腐工藝性良好。一般最大造材規格4米。
冷杉的樹皮、枝皮含樹脂,著名的加拿大樹脂即是從香脂冷杉的幼樹皮和枝皮中提取的,是制切片和精密儀器最好的膠接劑。國產冷杉也可提取相似的膠接劑。為制造紙漿及一切木纖維工作的優良原料,可作一般建筑枕木(需防腐處理)、器具、家具及膠合板,板材宜作箱盒、水果箱等。
形態特征
喬木,高達40米,胸徑達1米;樹皮灰色或深灰色,裂成不規則的薄片固著于樹干上,內皮淡紅色;大枝斜上伸展,一年生枝淡褐黃色、淡灰黃色或淡褐色,葉枕之間的凹槽內有疏生短毛或無毛,二、三年生枝呈淡褐灰色或褐灰色; 冬芽圓球形或卵圓形,有樹脂。樹皮大多為白灰色,縱裂,呈鱗片狀剝落;心、邊材區別不明顯,木材淺褐色或黃褐色帶紅色;紋理直,略均勻,結構中,有光澤;年輪明顯,寬窄不均,木射線甚細;管胞內含有草酸鈣,在橫切面上呈白色小點,為顯著特征之一。
葉在枝條上面斜上伸展,枝條下面乏葉列成兩列,條形,直或微彎,長1.5-3厘米,寬2-2.5毫米,邊緣微反卷,或干葉反卷,先端有凹缺或鈍,上面光綠色,下面有兩條粉白色氣孔帶,每帶有氣孔線9-13條;橫切面兩端鈍圓,靠近兩端下方的皮下層細胞各有1個邊生樹脂道,上面皮下層細胞一層,中部連續排列,兩側間斷排列,兩端邊緣及下面中部有一至二層皮下細胞,二層者則內層不連續。
球果卵狀圓柱形或短圓柱形,基部稍寬,頂端圓或微凹,有短梗,熟時暗黑色或淡藍黑色,微被白粉,長6-11厘米,徑3-4.5厘米;中部種鱗扇狀四邊形,長1.4-2厘米,寬1.6-2.4厘米,上部寬厚,邊緣內曲,下部兩側耳狀,基部窄成短柄狀;苞鱗微露出,長1.2-1.8厘米,上端寬圓,邊緣有細缺齒,中央有急尖的尖頭,尖頭通常向后反曲;種子長橢圓形,較種翅長或近等長,種翅黑褐色,楔形,上端截形,連同種子長1.3-1.9厘米?;ㄆ?月,球果10月成熟。